師資簡介:兼任教師

 

專任教師:
萬煜瑤 教授
李招瑩 助理教授
張金催 
助理教授
王昱心 助理教授


兼任教師:

童春發 副教授
潘小雪 副教授
吳明益 助理教授

陳鴻圖 助理教授
林淑雅 講師
張耘之 講師
許金烺 講師
陳淑燕 講師

 

 


   

吳明益  講師  

【最高學歷】

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
【研究領域】
    現代文學、自然書寫、文學批評理論、影像美學
【教授課程】 
    數位圖像設計專題 ( 一 )  

【網  站】
   http://homepage20.seed.net.tw/web@3/utopiawu
      
【電子信箱】
    utopiawu@mail.ndhu.edu.tw
   


 

【 近五年研究成果 】
 
研討會論文:  

  1. 2006.04 〈且讓我們蹚水渡河: 形構台灣河流書寫的可能性〉,「文學傳播與接受」會議論文,東華大學中文系主辦。
  2. 2004.12 〈一種照管土地的態度:《笠山農場》中人們與其所墾殖土地的關係〉,「亞太文學論壇」會議論文,收錄於《走出殖民陰影論文集》,高雄:台灣筆會,頁8 9-1 11。
  3. 2003.12 〈以賦形取代獵槍─ 當代臺灣自然書寫中影像文本的意涵〉,「時代與世代─ 台灣現代散文學術研討會」, 東吳大學中文系主辦, 論文收錄於該會議論文集, 台北:東吳大學中文系, 頁135-166。
  4. 2000.01 〈「宰制」與「實現」的典範交替? ─ ─ 以生態觀點刺探臺灣文學出版環境中的消費現象〉, 收錄於《解嚴後的臺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》, 台北: 萬卷樓, 2000 年9月, 頁73-93。

 創作或學術專書:  

  1. 2004.11 《以書寫解放自然─ 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的探索》, 台北: 大安出版社, 637 頁。
  2. 2003.06 《臺灣自然寫作選》, 吳明益主編, 台北: 二魚文化, 320 頁。
  3. 2003.10 《蝶道》, 散文集, 台北: 二魚文化出版社, 304 頁。
  4. 2003.02 《虎爺》, 短篇小說集, 台北: 九歌出版社, 243 頁。
  5. 2002.10 《台北伊甸園》, 士林官邸解說手冊, 台北: 前衛出版社, 223 頁。
  6. 2000.08 《迷蝶誌》, 散文集, 台北: 麥田出版社, 176 頁。

  書評:

  1.   2006.04 〈叩問生死、神人的艱難之書: Annie Dillard 《現世》 For the Time Being 〉, 載於《中國時報》「開卷版」, 2006 年4 月1 6 日。
  2. 2005.09 〈和人一個樣的烏蘇里莽林: 弗• 克• 阿爾謝尼耶夫著,《在烏蘇里的莽林中─ 烏蘇里山區之行》〉, 載於《中國時報》「開卷版」, 2005 年9 月2 5 日。
  3. 2005.07 〈上帝的腳沒踏進過的地方: Philippe Claudel ,《灰色的靈魂》 Les ames grises 〉, 載於《聯合報》「讀書人版」, 2005 年7 月 3 日。
  4. 2004.09 〈去到故事所在的地方: 關於 Margaret Atwood 的《與死者協商》 Negotiating with the Dead: A Writer on Writing 〉, 載於《聯合文學》 2004 年9 月號。
  5. 2003.10 〈對平凡本質的觀看:關於《一個無名小卒的日記》 The Diary of a Nobody 〉,載於《聯合報》「讀書人版」, 2003 年10 月1 9 日。
  6. 2003.03 〈內視心靈, 外觀鄉土: 吳晟,《一首詩一個故事》、《濁水溪筆記》〉, 載於《聯合報》「讀書人版」, 2003 年3 月 2 日。
  7. 2002.12 〈芬芳的自然史碎片:《草原之歌- 山德丘散記》 ( The Last Prairie: A Sandhills Journal ) 〉, 載於《誠品好讀》 2002 年 12 月號。
  8. 2002.12 〈日記就是地誌:《康考特牧歌》 Thoreau's country: journey through a transformed landscape ) , 載於《誠品好讀》 2002 年 12 月號。

【 三年內之研究計畫 】

  1. 2004.8-2005.7 〈殖民抑或共生? 以生態殖民及土地美學解讀鍾理和《笠山農場》中人與土地的互動模式〉

  2. 2005.8.1-2006.7.31寄望詩情居所的未來─ 以生態批評的角度詮釋宋澤萊《打牛湳村》到《廢墟台灣》中的環境意識

 


  

 
 

【回上一頁】